施工半月突遭 “无因” 清退,十余人工薪、成本双陷困局。

2025 年 7 月,木工杜海军带领一支由十五六人组成的施工班组,经孙姓联系人介绍,于 7 月 10 日进入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北街,参与 “市热力集团首都功能核心区老旧供热一次管网改造工程第二标段(六工区)” 项目施工。据杜海军介绍,施工过程中,班组需自行承担工具租赁、房屋租赁、车辆油费等所有成本投入,“相当于我们带着人和钱、设备进场干活”。

7 月 28 日,孙姓联系人(协议甲方)与杜海军(协议乙方)签订《市热力集团首都功能核心区老旧供热一次管网改造工程第二标段(六工区)141 线合作协议》。协议明确,工程施工范围涵盖 141 线管道安装、二次搬运、焊接、打压等多项内容;结算方式为 “清单计价”,同时约定 “工程毛利的 10% 归甲方,剩余 90% 归乙方利润所得”;若甲方违约,需按工程款的 30% 支付违约金(不含机械、房租、车辆油费等班组投资的工具耗材,需另行支付)付给乙方。

施工期间,班组按要求推进工程。8 月 14 日,新兴嘉诚公司项目部召集杜海军等人开会,告知 “因相关活动需放假”,并对放假前的准备工作、人员配套等事项进行部署,彼时施工仍处于 “正常推进” 的预期中。

转折发生在 9 月 3 日。当天,杜海军突然接到孙姓联系人的电话,被告知 “新兴嘉诚公司不让继续干了”,且未说明具体原因。“我们当时都很意外,工程干得挺顺利,突然就被通知停工,连停工原因都没解释。” 杜海军回忆,从 9 月 4 日起,十余人工友彻底陷入 “没活干、报酬难讨、成本难回收” 的处境。

多方维权遇阻,盼明确事由与合理支付

停工后,讨薪与追讨成本成了杜海军和工友们的核心诉求。从 9 月 4 日开始,他们尝试了多种维权途径,但截至 9 月 19 日,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。

杜海军介绍,班组先是拨打 12345 市民服务热线反映情况,“得到的反馈是‘会转交相关部门处理’,但一直没等到明确回复”;随后,他们前往项目承包方单位讨要说法,“对方要么回复‘需要核实情况’,要么让我们直接找孙姓联系人”;无奈之下,班组又前往建设单位(甲方)沟通,“同样没得到能推动问题解决的答复”。

更让杜海军和工友们焦虑的是,除了施工报酬尚未结算,前期投入的工具租赁、车辆油费等成本也面临 “打水漂” 的风险。“这些都是我们真金白银投进去的,现在突然停工,不仅工钱没着落,连本钱都可能收不回。”

杜海军表示,根据与孙姓联系人签订的《合作协议》,班组已完成部分施工内容,协议中对工程款结算、违约赔偿也有明确约定。“现在我们最希望的,一是能知道‘不让干了’的具体原因;二是能按照协议,拿到应得的施工报酬;三是我们自己投入的工具、油费等成本,也盼着能有个合理的说法和解决方式。”

目前,杜海军和十余位工友仍在为讨回合理报酬与成本而奔走。他们的生计因这次 “无因清退” 陷入僵局,迫切希望相关责任方能够出面,就停工原因、报酬与成本支付等问题,给出明确且可行的解决方案。

免责声明:本稿件内容由当事人提供发布,仅代表个人观点,与平台及媒体无关,如有侵权或不实信息可提供材料联系平台。​

该页面为临时链接,不代表本平台任何观点。信息的内容和准确性由提供消息的平台用户独立承担全部责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