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 年夏,安徽宿州埇桥区大营镇村民韩大寨的 17 亩玉米地,因使用无效除草剂陷入 “除草不成反担损失” 的困境。从网购除草剂、取药喷药,到田间验证无效、索赔遭拒、商家失联,其维权过程折射出农村农资消费维权的现实难题。
一、除草无果:96 元除草剂 “失灵”,17 亩玉米地面临损失风险
购买、取药与喷洒:7 月 1 日,韩大寨为清除 17 亩玉米地杂草,通过抖音网店 “中恒农业店” 花费 96 元购买 20 瓶名为 “三铁叉” 的除草剂;7 月 5 日傍晚,他拿到了这批除草剂,当天傍晚便提前准备好几桶水,7 月 6 号上午按照使用说明完成了全田喷洒,当时他满心期待 “喷完除草剂,杂草很快就能枯死,玉米就能好好长了”。
无效结果:一周后,韩大寨到田里查看,却发现杂草依旧绿油油的,毫无枯萎迹象,“除草剂完全没起作用”。他既焦虑除草剂可能对玉米生长产生不良影响,更担心一旦玉米减产,家里一年的收成就没了 —— 这 17 亩地是家中主要的经济来源。
二、多方奔走:农业部门证实无效,索赔调解均遇挫
官方核查:眼看玉米生长周期不等人,8 月 7 日,韩大寨带着焦急找到大营镇农业农村中心求助。工作人员随即前往田间实地核查,最终确认 “喷药后杂草未死亡” 的情况属实,为除草剂无效提供了关键佐证。
索赔与协商:有了官方核查结果,韩大寨依据往年收成估算可能的损失,向网店卖家提出 18000 元赔付申请,却遭到卖家明确拒绝,双方协商陷入僵局。
协调无果:为推进问题解决,韩大寨多次往返县城反映情况,仅交通费就花费了约 200 元。“我想着到县里找相关部门帮忙协调,总能有个说法”,可现实却让他屡屡失望 —— 截至发稿前,县里的协调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,赔付问题依旧悬而未决。
三、维权陷困:商家拉黑联系方式,农民后续将继续投诉
商家失联:协商无果后,网店商家的态度愈发强硬。“先是在电商平台上把我拉黑,发消息根本收不到,后来连我手机号也拉黑了,打电话直接提示无法接通”,韩大寨无奈地展示着手机里的通话记录和聊天界面,“现在想找卖家沟通都找不到,感觉自己的权益被无视了。”
后续维权计划:韩大寨仍未放弃维权,计划通过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、申请消费者协会调解等途径,继续争取自身合法权益。“我只是想拿回本该属于我的损失,也希望能有人管管这种卖无效农资的情况,别让更多农民像我一样吃亏。”
四、事件引发的关注与业内建议
此次事件引发了对农村农资消费维权的关注。业内人士指出,农民在农资购买中常面临信息不对称、维权成本高、举证难等问题,需进一步加强农资市场监管,畅通维权渠道,完善农资质量追溯体系,切实保障农民的生产权益,让农民在农业生产中少些 “后顾之忧”。
免责声明:本稿件内容由当事人提供发布,仅代表个人观点,与平台及媒体无关,如有侵权或不实信息可提供材料联系平台。